塑料排水板和袋装砂井:按设计长度计量, 不含伸入垫层内长度 换土法:用人工、机械或爆破方法将路基软土挖除、换填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、砾石、碎石等渗水材料,从而改变基底土的性质。适用于软土层较薄、上部无硬土覆盖的情况。
反压护道:在路堤的两侧填筑适当高度与宽度的护道,在护道荷重作用下,形成反向力矩平衡路堤填土的滑动力矩,从而保证路堤稳定。 铺设土工织物:在路堤与基底间铺设一层或多层的土工聚合物,可以起到加筋、垫层和反滤等作用。 排水砂垫层: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铺设一层较薄的砂垫层,其作用为在软土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。在填土过程中,土中渗出的水就可从垫层中排出,加速地基固结,提高软土强度,增强路基稳定。 塑料板排水法:将预制带状塑料板用插板机将其竖直插入土中,形成类似砂井的排水通道,再在地面施加荷载预压。使孔隙水沿塑料板的通道逸出,从而加固地基土的方法。 袋装砂井:在合成纤维编织袋内充填中、粗砂构成的砂袋,装入地基孔内,以加速地基排水固结。抛石挤淤:通过向流塑状高灵敏度的淤泥表面大量抛填土石填料,依靠填料的自重,挤开淤泥,强制置换饱和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法。当软土的液性指数较大,水不易抽干时,可采用该的方法。CFG桩:桩体中加入水泥和粉煤灰形成了高黏结强度的桩,改善了碎石桩的刚性,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全桩的侧摩阻作用,也能很好地发挥其端阻作用,CGF桩和桩间土、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。 喷桩;利用水泥、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,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。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,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、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。 膨胀土改良:改变膨胀土的亲水性、热敏性和胀缩性的方法,包括机械改良法(又称夯实法)、物理改良法及化学改良法 设置护坡:包含骨架护坡、片石护坡、植被护坡、挡土墙护坡、水泥土护坡等。膨胀土边坡不宜采取单一的防护措施,且植被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防护效果好。 抗滑桩加固:在路基两侧采用单排或双排预制桩,并在桩体间加设冠梁、横向支撑等多种结构措施,以增强路基整体性和抗滑稳定性,提高支挡效果。 重力式挡土墙:工程实践表明,膨胀土地区挡土墙的破坏模式通常在墙体上部被剪断,因此,膨胀土地区在设计路基挡土墙时,应考虑膨胀力的作用。 隔水墙:主要起隔水作用,防止水渗入地基土层,引起地基湿陷,为湿陷地基处理的一种辅助方法。 强夯:一般采用100~200KN重锤、10~20m落距夯实地基,可消除4~8米深度内黄土的湿陷,提高黄土地基的承载力。 换填(浅层处治):先将基底湿陷性黄土挖出,并用挖出的黄土与石灰拌匀,在最佳含水量时分层摊铺、压实至设计压实度。